作品相關 (13)
關燈
小
中
大
齊氏這次來的很早,那媳婦子也過來了,昨天都已經檢查完了杜榆寫的經書,都沒有問題,今天也痛快的把帳給結了,一共是二兩五錢銀子,減去上次給的定金二百文,還需給二兩三百文錢。
真的是貨銀兩訖,杜榆他們就和這邊結束了,然後還另外得了一些衣服。
齊氏很高興,這樣賺錢比那辛辛苦苦的勞作要快多了,但是也知道這種事兒是不可能經常出現的,那得有機緣,幸虧她抓住了,這十天就賺了二兩半的銀子。
齊氏把杜榆和胡氏都誇了一番,杜榆寫剩下的紙和筆墨硯臺都給帶了回來,相信那米家的人也不喜歡用一個小姑娘用生下來的,倒是便宜了杜榆,這紙可都是好紙呢,回去了給爹和哥哥們用著,不比那草紙強?
而且這樣一來,奶奶不反對自己認字了吧,就算是爺爺那邊不同意,可是奶奶的同意可是要強有力多了。
齊氏還專門在村裏屠戶家裏買了幾斤五花肉,準備全家都來打打牙祭。
杜榆和胡氏十來天不在家,杜老爺子肯定也發覺了,後來知道了事情是咋回事兒,還發了好大一通脾氣。
可是就算是發脾氣,齊氏也沒有退縮,而且還跟老爺子說了,這家裏是縣城的大戶人家,定錢都拿了,他們就算是把錢退回去,那也是得罪人,這得罪人的事兒她可不幹。
杜老爺子還能說什麽?只能是接受了這個事實,但是覺得有辱斯文,聖賢書哪裏是用來賣錢的?
齊氏一聽就火了,罵道:“啥叫賣錢?咱不偷不搶的,又沒有做虧心事兒,你倒是清高了,你吃的穿的,難道不是我賺來的?你讀書,難道不是為了考功名?考功名做官,你拿了俸祿了,這不是讀書賺的錢?跟我說這個,我只知道,沒有錢,啥都幹不成?我堂堂正正的賺錢,我不怕別人說我啥!”直接把杜老爺子給說趴下了。
杜榆回來,受到了熱烈的歡迎,她五叔還把杜榆給舉起來轉了好幾圈呢。
“咱們榆兒有能耐了,現在賺錢比五叔還多呢。”杜有全笑哈哈。
“行了行了,別把你侄女兒轉暈了!”齊氏說道:“今天晚上有肉吃,都補補油水。”
杜老爺子沒有說啥,他這個時候掃興,估計齊氏又要把他給說一頓。
而杜榆回到自家東廂房,和爹,大哥二哥顯擺好東西。“爹,這個是給你的,大哥,這個給你,二哥,這些是你的。”她都分成了好幾份了,主要是紙比較多,而且都是白花花的好紙,杜大郎和杜二郎看著就喜歡,“你們妹子給你們帶來的,好好用,別糟蹋了。”杜有忠對大郎和二郎說道。
兩個人都點頭稱是,杜榆還有一沓紙給爺爺送去,不過會不會被罵啊,她是看到了自家爺爺心氣不順的,自己去了,豈不是成了炮灰?
自己爹卻認為沒有事兒,杜榆就帶著紙去了上房,果然還是自家爹了解爺爺,她爺爺見了這雪白的紙,立刻也不生氣了,很是高興的把紙收了起來,還不忘說道:“你能想到不浪費,這很好很好,不過我們讀聖賢書,可不是為了去做那買賣交易的,以後別鉆到錢眼裏去了!”
“是,爺爺說的,我都記住了!”杜榆忙道。不過對爺爺的話卻不怎麽認同,讀書再好,沒有飯吃,餓著肚子,能讀啥聖賢書啊,人首先是物質的,然後才能追求精神食糧。
“又說啥呢?”齊氏進屋來,杜老爺子立馬不說那些話了,杜榆說道:“我給爺爺送些紙來。”
“你這東西算是送到你爺的心坎上了,他老是抱怨自己寫字的紙不好。老頭子,看見了沒有?要不是我接下這個活兒,你哪裏有這麽白花花的紙用?”
趁著奶奶嘮叨爺爺,杜榆溜了出來,她這算是為家裏做貢獻了吧。
然後去看了三叔,三叔已經好的差不多了,不過為了保險起見,還是再歇幾天,杜有賢也很著急,如今大家都在幹活兒,他卻是要躺在床上養傷,尤其是一早一晚,兄弟們都去挑水去了,他更是著急。
高氏平時做活兒也更賣力,就怕別人心裏會抱怨。
晚上的時候,大家吃上了久違的豬肉,五花肉,齊氏還做了她拿手的紅燒肉,又對大家說道:“這次呢,你們能吃上肉,別的不說,榆兒的功勞最大。”又親自給杜榆夾了一塊兒紅燒肉。
這可真讓杜榆受寵若驚啊,齊氏平時對這個孫女是不怎麽看中的,就說夾菜,除了老爺子,就是杜有忠了,現在杜榆也有了這個榮幸。
這就是鼓勵大家呢,能賺錢的,在她心裏都能記一個功勞。
好在齊氏沒有說杜老爺子迂腐是錯的話,不然老爺子肯定不幹的。
一轉眼,中元節就過去了,對杜家來說,這中元節頂多是給上山的先人們燒點紙,絕對不會像大戶人家那麽隆重。
至於說的什麽這天晚上人最好不要出來,因為陰氣最重的話,對鄉下人沒有什麽,因為鄉下的人到了晚上,乘會兒涼就洗洗睡了,沒有人會大半夜的還在外面晃蕩。
不過據說有錢人家,那天是各種隆重,務必要底下的祖先們吃好喝好。
杜榆沒有那個榮幸見識這個隆重的場面。
七月十五一過,地裏的稻谷就抽穗了,眼看著就要慢慢的成熟了,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前後,就是收獲的季節。
雖然今天收成肯定沒有往年好,但是也還是要收的,比顆粒無收要強,加上這一季沒有田稅,收多少就是多少。
杜有忠去了一趟縣城,然後杜榆就知道自家爹帶了好幾本的書,每天抽空又是看又是抄的,開始還以為自家爹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書,所以借來抄的,最後才知道,這是書坊要過來抄的,並且在書坊都是交了押金的。
但是這種抄書,卻沒有杜榆的經書貴,一本也才二十來文錢,杜榆那次的事兒,是可遇不可救,書坊的人可不會做虧本的買賣,所以抄書肯定不會發財,要不然讀書人都去抄書去了。
杜榆的字還沒有達到能給書坊抄書的水平,大郎倒是可以幫忙了。兩父子都是悄悄的在做這個事兒,瞞著杜老爺子呢,因為知道杜老爺子是個什麽性子。
“我看你爹啊,是想把書給拾掇起來呢。”胡氏跟杜榆感慨。
難道爹還想去考一考?畢竟也跟著爺爺從小學到能出去幹活了,可是卻一次都沒有去考過,這對讀書人來說,未嘗不是一個遺憾。
以前爹是為了整個家在幹活兒,如今是這個光景,找活兒也不好找,他的差事也沒有了,所以這個想法也起來了?
抄書既可以練字,也可以溫習以前的書本,還可以賺一點兒錢,倒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如果爹身上還有帳房的事兒,他是絕對不會去考試的,但是現在沒有了,除了幹農活兒,也沒有別的事兒,他這個想法就起來了。
只是要考試,得要錢那,奶奶那邊是絕對不可能把錢拿出來給自家爹去考試的,這可怎麽辦是好?
荒年,誰家都沒有錢。“你操的啥心?我和你爹會想辦法的。”胡氏反正覺得自家的丈夫是得考一次,不然他心裏就一直遺憾,原來能賺錢,他也從來不說什麽了,悶頭為家裏賺錢去,現在反正是啥活兒也沒有的,趁著這個時間多看看書,多學學,也沒有什麽關系的。
況且,她知道自家男人是有分寸的,考一次不成,絕對不會接著考第二次的,從此以後就會死心的。
但是如果考上了呢?那他們家就不會再出田稅了,今年這麽旱的,那收的麥子折成錢都全部交了公,如果她丈夫是秀才,那麽這麥子不就是自家的?反正就試這麽一次,好不好的,也有個了結。
☆、47 見聞
八月十五前後,大家都忙著秋收,杜榆家的水稻也要收起來了,每個人都要下田去割稻谷。
不過大家看著這稻谷,完全是沒有往年的穗大,稀稀拉拉的,估計產量也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。
這是三叔他們幾個說的,種了十幾年的地,這還是能算的出來的。
不過因為這稻子收起來了,不用再另外交田稅,收起來多少就是多少,大家的幹勁兒還是很足的。
杜榆是提著籃子在後面撿稻穗,前面的長輩們把稻子都給捆起來,這中間絕對會留下一星半點的,杜榆要撿的就是這個。
好在沒有雨,也不擔心突然下雨,然後稻子爛在地裏發芽了。
如果能趕在八月十五之前收割完畢,還能好好的過個中秋。
到了快中午的時候,胡氏和高氏就會輪流回去給大家做飯,杜榆也會跟回去幫忙。
幹體力活兒,就要吃點好的,不然力氣不大,肚子裏沒有油水,所以這個時候,齊氏是很舍得用油的,而且也會隔個幾天讓人去屠戶家裏割點肉,好歹有油氣。
托了杜榆上次抄經書的福,齊氏手裏的銀錢還算寬裕,能時不時的給大家補補。
杜榆家的稻子很快就收割起來了,不過這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。那邊張氏又要和他們這邊一起合著來收割莊稼。齊氏這回是死活都沒有答應。
開玩笑,這張氏打的什麽主意,她還不知道?平時嫌棄他們人多,這個時候覺得他們壯勞力多,想著使勁的用呢,臉皮子也太厚了!
加上他們家還有一頭毛驢,這完全是給他們那大房來幫忙了,齊氏都已經因為自己的二兒子那邊和張氏吵了好大一架,現在要再過去,那是門都沒有!
按照齊氏的說法是,她不稀罕別人幫忙,她兒子多,用不著還要請別人!
以前兒子小的時候,被人嫌棄幹活兒的少,吃閑飯的多,現在完全是形勢顛倒了!齊氏也有底氣說話了。
杜榆覺得大奶奶這人真是遺忘性很大,完全忘了以前自己做的那些事兒,還能好意思過來提這個要求。她是只想著把人朝死裏用,但是一到吃飯的時候,就特別的摳門,連點油水都沒有,誰家樂意去啊。
忙完了稻子的收割,還有那些紅薯和高粱玉米等等,不過不著急,杜榆現在就是在家裏看著這已經打下來的稻谷,在場院裏曬幹。
新稻谷打下來,很是有些水分,不曬幹的話,到時候堆著就容易發黴。而且容易長一種蟲,又黑又小的。
拿著個木耙子來回耙了好幾遍,給稻谷翻了個身。又要趕走來偷吃的麻雀等物。
就是玉芬過來叫她出去玩,也不成,因為她要看著。
玉芬道:“我家裏就不用我,我娘說,讓我好好的在屋裏,外面要把我曬黑了就不好了。”
這小姑娘又在得瑟了,因為她家還請了短工,所以家裏人都不怎麽忙。
能在村裏當裏正,確實是很不錯的了,起碼這生活水平就比別人高。
就說那水車,他們家絕對是頭一份,他們家先用了才能輪到別人。
秦德才家裏的地也多,雇傭短工也是很正常的事兒,誰讓他們家請的起呢。
不過玉芬娘有些摳門,請短工中午管一頓飯,她是很少用葷的,都是素菜。按照玉芬娘的說法,能請吃一頓中午飯就不錯了,還想頓頓吃肉,那是不可能的。
秦德才的老婆小摳,大家都是知道的,不過那些短工也不是為了那麽一口吃的,還是想賺那個工錢,對這吃不吃肉,反而不講究了。
再說,裏正家也不是他們能得罪得起的。至於這話是誰傳出來的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杜榆聽了玉芬的話很是無語,她能說什麽?總不能拍著馬屁說,哎呀,你很白啊,真的很白!那是白癡好不好!她也做不到這個。
玉芬這個小姑娘呢,本性並不壞,就是時不時的要和杜榆比一比,比如比頭花,比誰更白,比誰更好看,就這種各種比較。
不過這小姑娘倒是沒有因為杜榆的爹沒有在鎮上幹活兒了,就冷嘲熱諷的,鑒於這一點,杜榆和她的友情是一直在的。
“你娘沒有讓你學女紅?“杜榆撿了個話題問道。
玉芬道:“咋沒有?我一看到針線就害怕,你看我這手,都紮了好多個針眼了,我這次是偷偷溜出來的,你別告訴別人啊。”
杜榆聽了好笑,不過也趕緊點頭,玉芬看著杜榆坐在槐樹下面,手裏拿了一個竹竿子,是要趕鳥雀的。
“你啥時候學的字,我咋不知道啊。”玉芬問道。
杜榆說道:“我爹和哥哥都會,我就跟著學會了唄。”他們家的情況,這村裏都知道。也不用可以隱瞞。
不過,不會是上次去白馬寺的事情,被人知道了吧。這事兒他們沒有對外面說,反正他們全家上下就都不是那種大嘴巴的人。私底下賺了錢就成了,何必弄得大家都知道?而且她一個女孩子,被人說道也不怎麽好的。
俗話說,人怕出名豬怕壯,她可不想當那出名的人。
玉芬心裏是羨慕加嫉妒,雖然她爹是裏正,家裏比別人家都有錢,可是她還是大字不識一個呢。
他們家除了他哥哥認幾個字以外,他爹也認得幾個字,其他的都是大字不識一個。
玉芬覺得自己啥都比杜榆強,可是現在她不識字,就比杜榆不強了。
就這樣,玉芬也只是心裏酸了酸,也沒有說,要跟著杜榆學認字,畢竟從小的教育是,女子無才便是德。讀書識字不是她們丫頭該做的事兒。
可是聽到杜榆承認她會識字,玉芬心裏還是忍不住嫉妒了。
總覺得現在自己低人一等了!杜榆一看玉芬的表情,就知道她在想啥,這個小姑娘啊,就是太要強,見不得別人比她好,自己要是讓她跟著學,她肯定覺得自己小瞧了她了,所以杜榆才不會那麽不討人好呢。
讓這小姑娘自己去自我調節吧。這小姑娘很快從打擊中恢覆過來,笑著對杜榆說道:“我們家中秋的時候,有西瓜能吃,沙瓤的,特別甜,我爹說今年雨水少,所以才會那樣的。”
意思是說,我家有西瓜,你家沒有,你羨慕吧。
杜榆為了讓這小姑娘的虛榮心得到滿足,就很誇張的說道:“你們這個時候還有西瓜,真是了不起!”
“那是!還是我爹從秦員外家裏得來的呢,秦員外知道不?就是你們家杜柳在的那個員外家裏,他家可有錢呢,屋子又大又寬敞,還到處都是好看的花,還有亭子,還有橋,還有那種紅色的魚,人家一間屋子裏的櫃子比我們的房屋還要大,秦家的主人都穿的特別好,都是綾羅綢緞,頭上帶的都是金子做的首飾,還有手上,帶了好幾個金戒指,亮的閃眼睛。
吃的東西也好,他們還吃那種紅色的米,說叫啥胭脂米,特別好吃。還有點心和糕點,我從來都沒有吃過。”
玉芬一個勁兒的描述在秦家的見聞,好像那裏是天堂一樣。
“你還去過秦員外家裏?”杜榆問道,這個話題玉芬肯定喜歡。
果然玉芬就接著很興奮的說道:“當然去過!你不知道吧,咱們村裏的水車,就是秦員外家出的錢做的呢,我爹就進去跟秦員外道謝,然後說咱們村裏收成好了,我就跟著我爹去了,到那裏,我都不敢隨便亂動,不過大家見到我都很喜歡我。說我長得好看呢。”玉芬不忘自戀。
“就是他們家好奇怪,有人還叫姨娘,我們叫娘都叫娘,他們竟然叫姨娘,你說奇怪不奇怪?”玉芬說道。
那個小孩兒還是那個姨娘生的呢,怎麽能叫姨娘不叫娘呢?
到底是在鄉下長大的姑娘,估計是第一次進那種大戶人家,所以不懂這裏面的規矩,杜榆好心為她解釋,“只要不是正房太太生的,都得叫生母為姨娘!”
玉芬忙道:“那得多吃虧啊,一輩子郁悶死了,你怎麽就知道?”
杜榆道:“書上都有講的,大戶人家,所有的孩子都得叫正房為娘,別人只能叫姨娘。不然就是壞了規矩,是要被罰的。”
“嘖嘖,這樣你一說,這大戶人家也沒有啥好的。”親生的不叫娘,這有什麽好的?要是有人不讓自己叫自己的娘為娘,她肯定不幹。她非得鬧翻天不成!
玉芬回去就把這個事兒告訴了她娘,玉芬娘就說道:“你個小孩子家家的,知道這個幹啥?你才多大?懂個啥?”
玉芬道:“我去杜榆那裏,上次從秦員外那邊聽了,覺得奇怪唄,就跟杜榆說了。”
“你是說,是杜榆告訴你的?”玉芬娘問道。
玉芬點頭,“她說她從書上看到的。娘,是不是真的啊。”
☆、48 喜事兒
“真的假的,和你有啥關系?小孩子別聽這亂七八糟的。以後這樣的事兒,也別逮著人就問。”玉芬娘覺得杜榆這小丫頭懂得也太多了吧,就說小姑娘不能讀書,不然這知道的多了,心就安定不下來。
“那就是這事兒是真的咯!這也太奇怪了,怎麽就不能叫娘了呢,不是她生的嗎?”玉芬糾結了。
玉芬娘責怪道:“天天這腦袋裏都想的啥,這和你有啥關系?去去去,趕緊給我把針線拿起來。”覺得自家閨女就是閑的,才想東想西。真是的,這關她啥事兒啊。就去了一趟秦家,這就奇怪了起來。
玉芬嘟起了嘴,她真是討厭針線活兒!
八月十五,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,當然,如果你都已經有了兒媳婦了,那就可以不用了,下一輩的兒孫們自己走自己的。
難得杜家把地裏的糧食都收起來了,這也不擔心糧食不夠吃了。
村裏有些人家是以前就沒有準備糧食,然後借,這到了收獲的季節,除了要還糧食,還得交租子(有些人田不夠,就得朝地主家裏租地),這一來二去的,手頭上還剩下三瓜兩棗的。日子就過不下去了。
直到二丫跑過來對杜榆說,杜榆才知道荷花的奶奶把荷花給賣給人牙子了。
二丫氣憤的說道:“我看那老妖婆不把自己的孫女給賣光了,她就不消停!”
這老婆子真的太可恨了,幾個孫女她是一個一個的賣,如今連荷花也給賣了,前面荷花的兩個姐姐,一個被她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,還有一個是年初的時候賣的,這到了年下,她又賣了,剩下還有一個最小的孫女,估計也逃不出被賣的命運。
也就是她小孫子不會被賣,因為那是要給他們家傳宗接代的。
這個時候的女孩子,就那麽的不值錢?
想著荷花以前經常跟杜榆去挖野菜,荷花還透露了,自己想去當丫鬟的想法,杜榆無比慶幸自己是生在杜家。
試想,如果自己的奶奶是那荷花奶奶,她能反抗嗎?就那小身板,也反抗不了,被毒打一頓不說,到頭來,還是要被賣出去,完全沒有人權。
或許荷花被賣出去,比在這邊生活的要好一些,在這裏,荷花天天都要挨打,還吃不飽,穿的也不暖和,也許,在外面,她至少是能吃飽的,因為能買的起人的人家,至少不會在吃食上還不能溫飽。
只能這樣想了,杜榆自己也沒有本事來解救荷花,她統共身上沒有一文錢,好不容易賺了一回錢,都是在奶奶的腰包裏呢,她要是敢去跟荷花奶奶說,你不能把荷花給賣了,估計人家眼都不掃你一下的。
何況,自家和荷花奶奶還有矛盾的。她只能從心裏祝願荷花在外面要比在家裏過的好。
大姑母和大姑父帶著孩子們都來了,中秋節,大姑父那邊的活兒也手工了,主家也要過節。
二姑母也趕著過來了,手裏也是帶了幾斤月餅。
杜榆他們見到了兩個姑母和姑父,就要趕著去胡家棚了,齊氏已經發話了,今年讓兩個兒媳婦都去娘家過中秋節了。
不能老是把大兒媳留下來,人家也是有娘家的人,何況人家娘家對他們杜家不錯。
老三媳婦呢,也是因為還是第一年,又老三才受傷好了,也是讓他岳父岳母看看的。
齊氏心裏還是有些活泛了,今年下半年的田稅沒有交,他們的糧食現在有多餘的,看著老四還是光棍,她就想著要給老四說個媳婦了。
算一算,她家裏還算是富餘的,今年大家都不好過,這個時候說親,對方的條件就會降低,那麽她手裏的東西說不定還給的起。
這也不是說,她就要給自己的四兒子找個勉勉強強的,當然要找個不錯的。齊氏有些撿漏的心理。
有的人家閨女好,可是家裏條件不怎麽好,到時候為了省一個口糧,就要把女兒給許配出去了,她不是省了很多了?
主要是能幹活兒,脾氣不能太沖,像劉氏那樣的堅決不要,再說又不是大兒媳婦,要個那麽厲害的幹啥?
所以齊氏對兩個兒媳婦都有交代,讓他們回娘家的時候,都打聽打聽,要是有符合條件的,就可以去說說了。
杜蘭卻有些不看好,“家裏條件差的,以後有個啥事兒,都要四弟去張羅,這也不怎麽好的。”
齊氏道:“世上有的是不把閨女當成一回事兒的,只想著從閨女這邊沾光的,但是也有很多是正常的,咱們家裏的條件還不錯,讓他家的閨女嫁過來,比在娘家過的好,我相信還是很多人樂意的。至於那些想打秋風的人家,我自然是不同意的,這不都要打聽嗎?”
娶一個兒媳婦,不光是要娶這個姑娘,她家是個事兒多的,是惹禍的人家,還有兄弟姐妹品行不好,齊氏也不會樂意啊。
杜梅說道:“娘你這樣說,我倒是有個人選,我們鐵牛的二嬸,家裏不是有個姑娘嗎?她年紀和有德差不多,就是家裏窮一點兒。今年收成也不好,想要把姑娘嫁出去呢,也好少一個人的口糧,只是今年大家都是一個樣,都不好過,誰家也沒有那個閑心來說親。”
齊氏聽了點頭,說道:“這個聽起來不錯,只是那姑娘的品性咋樣?別是個惹事兒精吧。”這樣的人,他們可要不起。
多養一個人,齊氏算了算,還是養的起的,但是要真來個惹事兒精,她可不樂意。
今年要不是全家都齊心協力,這難關都過不去了。
杜梅道:“人倒是不錯,只是長得一般。有點黑。”
“這相貌啥的,都是不打緊的,只要不是歪鼻子斜眼的,都好說。”不過齊氏還是想給兒子找個好一點的,面目清秀啥的,這點也得有吧。
反正這事兒不急,多打聽打聽,總有好的。
杜有忠帶著老婆和孩子一起去了岳母家,手裏拎著兩斤的月餅,還有兩斤紅糖,到了胡家,胡家早就在早上殺了一只大公雞,如今正燉著呢。
這長了好幾年的公雞,肉不好燉,但是燉好了,吃起來,那就特別的香,絕對的散養的柴雞!
胡大舅家裏同樣種田也不多,村裏的牲口今年大家養的少了,胡大舅還有鎮上的生意,特別是那些有錢的人家,喜歡養馬,養馬自然也有生病的,胡大舅的口碑也好,請他去看病的也就很多。
一次看好了,銀錢也不是問題。所以別小看了獸醫這個活兒,還是很能養家糊口的。
在這大旱之年,他們沒有被影響到,杜榆有時候,覺得姥爺家的這麽祖傳的手藝真的是太管用了,而且還惠及到自己家裏。
如果不是自家舅舅家條件不錯,時不時的送些東西,估計奶奶的態度沒有那麽好。
也不說奶奶是趨炎附勢的人,世人不都是這樣?
一個能時常給你家送東西,一個經常來你家打秋風,看見啥都想拿走,是個人都知道該喜歡誰了。
只是如今呢,大表哥胡鑫可是要讀書的,學問不錯,這要讓他學獸醫,那是不可能的,難道這門手藝就要失傳了?很是可惜啊。
正可惜著大表哥,大表哥就已經溫和的笑容了,說心裏話,杜榆的大表哥,一看就是讀書人的樣子,文質彬彬的。想著姥爺家裏好幾代都沒有出個讀書人,怎麽到了大表哥這一代,大舅就讓大表哥讀起書來了呢?
不會是受了他們家的影響吧。但是他們家的影響也都是不怎麽好的影響,畢竟她爺爺是個讀了幾十年書,啥啥都不成的人,他爹現在又回歸了種田。雖然現在又有要拾起來的架勢,可惜有個打壓他們的女長輩,杜榆覺得難啊。
不過他們這次回來,也有個大喜事兒,原來杜榆的舅母季氏又懷上了。
杜榆的姥娘迫不及待的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閨女,實在是因為他們家好幾代都是單傳了,就這小一輩的,也只有胡鑫一個人,季氏能再次有消息,就很有可能打破這幾代單傳的趨勢。
表姐胡玲針線已經能上手了,還對杜榆保證,到時候給她做幾個好看的荷包。
胡鑫這次不單單跟大郎和二郎他們玩了,還過了來,竟然問起了杜榆的學問,這架勢是知道自己學認字了,想考考自己吧。
“哥,今天過節,你咋還要考啊,榆兒表妹又不是要考科舉的人,能認字寫字都很不錯了。”胡玲不幹了,她正和表妹說的好好的呢,自家哥哥就來攪局,真是太不好了。
胡鑫就說道:“平時讓你跟著認幾個字,你就一直躲著,讀書有什麽不好的?”
“我看見字就頭疼,更不用說寫了。那我要你拿針線,你拿得起來嗎?”胡玲找了個比喻,杜榆和大郎二郎都笑了。
想著大表哥拿針線的樣子,真是不能想啊,越想越笑。胡鑫很頭疼,自家的妹子怎麽越來越不可愛了呢?
而大人們聽到小孩子的笑聲,心情更好了。
那邊杜有忠和大舅子商量著事兒,杜有忠很多事兒在家裏不知道跟誰說,可是到了大舅子這邊,就能好好的說了。
“這麽說,你打算明年開春去考一次?”胡大舅問杜有忠。
杜有忠點頭,“如今我手頭上沒有事兒,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,再有,看見今年的田稅,我也擔心,以後不一定有這樣的好的政令了,如果我能考上秀才,以後自家就不用交田稅了,就是災年也不用怕。”
☆、49 遠見
雖然秀才免得田稅沒有舉人多,可是也差不多了。
如今朝廷是這一樣規定的,有功名的人家,也不是全部免了田稅,也是為了避免有人把田都掛在有功名的人家下面,讓很多人都免了田稅,國家就吃虧了。
比如,一戶人家家裏,中了一個秀才,就能免了五十畝地的田稅,而中了舉人呢,就能免二百畝的田稅,中了進士,那就是五百畝了!因為進士不好中,所以這免稅的也就多很多。
所以杜有忠考慮的是自己中秀才,家裏就可以免了五十畝的地交稅,還有各種附加好處。
比如見官不用下跪,還有子孫都會相對的得到別人高級別的對待。這都是無形的好處。
胡大舅聽了妹夫的話,就笑道:“你總算是想明白了!”當初能把妹妹嫁給杜有忠,也是看到他人有能力,且不迂腐,還有一個想法,就是這小子說不定就有那個命呢。
只是以前各種條件不允許,杜有忠下頭弟弟妹妹也多,他作為長子,當然要幫著父母養家。
“銀錢的事兒,你不用擔心,我這裏有,足夠你去考一次了,至於那保舉的人,我也認識好幾個,到時候給你引薦。”胡大舅說道。
杜有忠道:“這幾年在鎮上,也都還有些人脈,保舉的人我這裏也有,就是銀錢方面,我先借一借,以後一定奉還。”
他在鎮上也沒有白忙活,晚上沒有事兒,也是讀書的,可以說,這都沒有耽誤功夫。
而且在鎮上住著,用燈油也沒有人限制他,同樣,可以躲過了自家娘的嘮叨,反而比在家裏看書要強很多。
就算是身上的差事沒有去,他也得等時機成熟了,去考一次的。不過那時候他的打算是等幾個弟弟都成親了,他身上的擔子就輕了,那時候再去考也不遲。
只是碰上了店鋪轉讓,他也就順勢而為了。
如今他在家裏的作用反而沒有以前大了,就是去考一次,也不會影響太大。
“說的啥話?我還怕你不還?你好,就是我妹子和外甥們好,你記得以後一直這樣對他們就成了,我呢,有個秀才的妹夫,我說出去也有面子呢。”胡大舅開玩笑,“不過,就算是考不上也不打緊,反正你以後也不遺憾了!”
胡大舅還是很了解自己的妹夫的,這要是不試一次,他心裏一輩子都會遺憾的。
與其這樣,還不如就痛痛快快的去考一次,到時候成與不成,這心裏就痛快了。
不試,就永遠沒有機會,試了,還有一半的機會。
因為這考秀才,可不是隨便啥人都能考的,得要至少兩個秀才給保舉,才能報上名,胡大舅聽妹夫這都找好了,就知道這事兒妹夫不是想著一天兩天了。
又知道他這麽多年都沒有丟下書本,還能兼顧養家,胡大舅對這個妹夫還真是佩服起來。要是他,可就做不到堅持下來了,尤其是讀書。
想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真的是貨銀兩訖,杜榆他們就和這邊結束了,然後還另外得了一些衣服。
齊氏很高興,這樣賺錢比那辛辛苦苦的勞作要快多了,但是也知道這種事兒是不可能經常出現的,那得有機緣,幸虧她抓住了,這十天就賺了二兩半的銀子。
齊氏把杜榆和胡氏都誇了一番,杜榆寫剩下的紙和筆墨硯臺都給帶了回來,相信那米家的人也不喜歡用一個小姑娘用生下來的,倒是便宜了杜榆,這紙可都是好紙呢,回去了給爹和哥哥們用著,不比那草紙強?
而且這樣一來,奶奶不反對自己認字了吧,就算是爺爺那邊不同意,可是奶奶的同意可是要強有力多了。
齊氏還專門在村裏屠戶家裏買了幾斤五花肉,準備全家都來打打牙祭。
杜榆和胡氏十來天不在家,杜老爺子肯定也發覺了,後來知道了事情是咋回事兒,還發了好大一通脾氣。
可是就算是發脾氣,齊氏也沒有退縮,而且還跟老爺子說了,這家裏是縣城的大戶人家,定錢都拿了,他們就算是把錢退回去,那也是得罪人,這得罪人的事兒她可不幹。
杜老爺子還能說什麽?只能是接受了這個事實,但是覺得有辱斯文,聖賢書哪裏是用來賣錢的?
齊氏一聽就火了,罵道:“啥叫賣錢?咱不偷不搶的,又沒有做虧心事兒,你倒是清高了,你吃的穿的,難道不是我賺來的?你讀書,難道不是為了考功名?考功名做官,你拿了俸祿了,這不是讀書賺的錢?跟我說這個,我只知道,沒有錢,啥都幹不成?我堂堂正正的賺錢,我不怕別人說我啥!”直接把杜老爺子給說趴下了。
杜榆回來,受到了熱烈的歡迎,她五叔還把杜榆給舉起來轉了好幾圈呢。
“咱們榆兒有能耐了,現在賺錢比五叔還多呢。”杜有全笑哈哈。
“行了行了,別把你侄女兒轉暈了!”齊氏說道:“今天晚上有肉吃,都補補油水。”
杜老爺子沒有說啥,他這個時候掃興,估計齊氏又要把他給說一頓。
而杜榆回到自家東廂房,和爹,大哥二哥顯擺好東西。“爹,這個是給你的,大哥,這個給你,二哥,這些是你的。”她都分成了好幾份了,主要是紙比較多,而且都是白花花的好紙,杜大郎和杜二郎看著就喜歡,“你們妹子給你們帶來的,好好用,別糟蹋了。”杜有忠對大郎和二郎說道。
兩個人都點頭稱是,杜榆還有一沓紙給爺爺送去,不過會不會被罵啊,她是看到了自家爺爺心氣不順的,自己去了,豈不是成了炮灰?
自己爹卻認為沒有事兒,杜榆就帶著紙去了上房,果然還是自家爹了解爺爺,她爺爺見了這雪白的紙,立刻也不生氣了,很是高興的把紙收了起來,還不忘說道:“你能想到不浪費,這很好很好,不過我們讀聖賢書,可不是為了去做那買賣交易的,以後別鉆到錢眼裏去了!”
“是,爺爺說的,我都記住了!”杜榆忙道。不過對爺爺的話卻不怎麽認同,讀書再好,沒有飯吃,餓著肚子,能讀啥聖賢書啊,人首先是物質的,然後才能追求精神食糧。
“又說啥呢?”齊氏進屋來,杜老爺子立馬不說那些話了,杜榆說道:“我給爺爺送些紙來。”
“你這東西算是送到你爺的心坎上了,他老是抱怨自己寫字的紙不好。老頭子,看見了沒有?要不是我接下這個活兒,你哪裏有這麽白花花的紙用?”
趁著奶奶嘮叨爺爺,杜榆溜了出來,她這算是為家裏做貢獻了吧。
然後去看了三叔,三叔已經好的差不多了,不過為了保險起見,還是再歇幾天,杜有賢也很著急,如今大家都在幹活兒,他卻是要躺在床上養傷,尤其是一早一晚,兄弟們都去挑水去了,他更是著急。
高氏平時做活兒也更賣力,就怕別人心裏會抱怨。
晚上的時候,大家吃上了久違的豬肉,五花肉,齊氏還做了她拿手的紅燒肉,又對大家說道:“這次呢,你們能吃上肉,別的不說,榆兒的功勞最大。”又親自給杜榆夾了一塊兒紅燒肉。
這可真讓杜榆受寵若驚啊,齊氏平時對這個孫女是不怎麽看中的,就說夾菜,除了老爺子,就是杜有忠了,現在杜榆也有了這個榮幸。
這就是鼓勵大家呢,能賺錢的,在她心裏都能記一個功勞。
好在齊氏沒有說杜老爺子迂腐是錯的話,不然老爺子肯定不幹的。
一轉眼,中元節就過去了,對杜家來說,這中元節頂多是給上山的先人們燒點紙,絕對不會像大戶人家那麽隆重。
至於說的什麽這天晚上人最好不要出來,因為陰氣最重的話,對鄉下人沒有什麽,因為鄉下的人到了晚上,乘會兒涼就洗洗睡了,沒有人會大半夜的還在外面晃蕩。
不過據說有錢人家,那天是各種隆重,務必要底下的祖先們吃好喝好。
杜榆沒有那個榮幸見識這個隆重的場面。
七月十五一過,地裏的稻谷就抽穗了,眼看著就要慢慢的成熟了,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前後,就是收獲的季節。
雖然今天收成肯定沒有往年好,但是也還是要收的,比顆粒無收要強,加上這一季沒有田稅,收多少就是多少。
杜有忠去了一趟縣城,然後杜榆就知道自家爹帶了好幾本的書,每天抽空又是看又是抄的,開始還以為自家爹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書,所以借來抄的,最後才知道,這是書坊要過來抄的,並且在書坊都是交了押金的。
但是這種抄書,卻沒有杜榆的經書貴,一本也才二十來文錢,杜榆那次的事兒,是可遇不可救,書坊的人可不會做虧本的買賣,所以抄書肯定不會發財,要不然讀書人都去抄書去了。
杜榆的字還沒有達到能給書坊抄書的水平,大郎倒是可以幫忙了。兩父子都是悄悄的在做這個事兒,瞞著杜老爺子呢,因為知道杜老爺子是個什麽性子。
“我看你爹啊,是想把書給拾掇起來呢。”胡氏跟杜榆感慨。
難道爹還想去考一考?畢竟也跟著爺爺從小學到能出去幹活了,可是卻一次都沒有去考過,這對讀書人來說,未嘗不是一個遺憾。
以前爹是為了整個家在幹活兒,如今是這個光景,找活兒也不好找,他的差事也沒有了,所以這個想法也起來了?
抄書既可以練字,也可以溫習以前的書本,還可以賺一點兒錢,倒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如果爹身上還有帳房的事兒,他是絕對不會去考試的,但是現在沒有了,除了幹農活兒,也沒有別的事兒,他這個想法就起來了。
只是要考試,得要錢那,奶奶那邊是絕對不可能把錢拿出來給自家爹去考試的,這可怎麽辦是好?
荒年,誰家都沒有錢。“你操的啥心?我和你爹會想辦法的。”胡氏反正覺得自家的丈夫是得考一次,不然他心裏就一直遺憾,原來能賺錢,他也從來不說什麽了,悶頭為家裏賺錢去,現在反正是啥活兒也沒有的,趁著這個時間多看看書,多學學,也沒有什麽關系的。
況且,她知道自家男人是有分寸的,考一次不成,絕對不會接著考第二次的,從此以後就會死心的。
但是如果考上了呢?那他們家就不會再出田稅了,今年這麽旱的,那收的麥子折成錢都全部交了公,如果她丈夫是秀才,那麽這麥子不就是自家的?反正就試這麽一次,好不好的,也有個了結。
☆、47 見聞
八月十五前後,大家都忙著秋收,杜榆家的水稻也要收起來了,每個人都要下田去割稻谷。
不過大家看著這稻谷,完全是沒有往年的穗大,稀稀拉拉的,估計產量也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。
這是三叔他們幾個說的,種了十幾年的地,這還是能算的出來的。
不過因為這稻子收起來了,不用再另外交田稅,收起來多少就是多少,大家的幹勁兒還是很足的。
杜榆是提著籃子在後面撿稻穗,前面的長輩們把稻子都給捆起來,這中間絕對會留下一星半點的,杜榆要撿的就是這個。
好在沒有雨,也不擔心突然下雨,然後稻子爛在地裏發芽了。
如果能趕在八月十五之前收割完畢,還能好好的過個中秋。
到了快中午的時候,胡氏和高氏就會輪流回去給大家做飯,杜榆也會跟回去幫忙。
幹體力活兒,就要吃點好的,不然力氣不大,肚子裏沒有油水,所以這個時候,齊氏是很舍得用油的,而且也會隔個幾天讓人去屠戶家裏割點肉,好歹有油氣。
托了杜榆上次抄經書的福,齊氏手裏的銀錢還算寬裕,能時不時的給大家補補。
杜榆家的稻子很快就收割起來了,不過這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。那邊張氏又要和他們這邊一起合著來收割莊稼。齊氏這回是死活都沒有答應。
開玩笑,這張氏打的什麽主意,她還不知道?平時嫌棄他們人多,這個時候覺得他們壯勞力多,想著使勁的用呢,臉皮子也太厚了!
加上他們家還有一頭毛驢,這完全是給他們那大房來幫忙了,齊氏都已經因為自己的二兒子那邊和張氏吵了好大一架,現在要再過去,那是門都沒有!
按照齊氏的說法是,她不稀罕別人幫忙,她兒子多,用不著還要請別人!
以前兒子小的時候,被人嫌棄幹活兒的少,吃閑飯的多,現在完全是形勢顛倒了!齊氏也有底氣說話了。
杜榆覺得大奶奶這人真是遺忘性很大,完全忘了以前自己做的那些事兒,還能好意思過來提這個要求。她是只想著把人朝死裏用,但是一到吃飯的時候,就特別的摳門,連點油水都沒有,誰家樂意去啊。
忙完了稻子的收割,還有那些紅薯和高粱玉米等等,不過不著急,杜榆現在就是在家裏看著這已經打下來的稻谷,在場院裏曬幹。
新稻谷打下來,很是有些水分,不曬幹的話,到時候堆著就容易發黴。而且容易長一種蟲,又黑又小的。
拿著個木耙子來回耙了好幾遍,給稻谷翻了個身。又要趕走來偷吃的麻雀等物。
就是玉芬過來叫她出去玩,也不成,因為她要看著。
玉芬道:“我家裏就不用我,我娘說,讓我好好的在屋裏,外面要把我曬黑了就不好了。”
這小姑娘又在得瑟了,因為她家還請了短工,所以家裏人都不怎麽忙。
能在村裏當裏正,確實是很不錯的了,起碼這生活水平就比別人高。
就說那水車,他們家絕對是頭一份,他們家先用了才能輪到別人。
秦德才家裏的地也多,雇傭短工也是很正常的事兒,誰讓他們家請的起呢。
不過玉芬娘有些摳門,請短工中午管一頓飯,她是很少用葷的,都是素菜。按照玉芬娘的說法,能請吃一頓中午飯就不錯了,還想頓頓吃肉,那是不可能的。
秦德才的老婆小摳,大家都是知道的,不過那些短工也不是為了那麽一口吃的,還是想賺那個工錢,對這吃不吃肉,反而不講究了。
再說,裏正家也不是他們能得罪得起的。至於這話是誰傳出來的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杜榆聽了玉芬的話很是無語,她能說什麽?總不能拍著馬屁說,哎呀,你很白啊,真的很白!那是白癡好不好!她也做不到這個。
玉芬這個小姑娘呢,本性並不壞,就是時不時的要和杜榆比一比,比如比頭花,比誰更白,比誰更好看,就這種各種比較。
不過這小姑娘倒是沒有因為杜榆的爹沒有在鎮上幹活兒了,就冷嘲熱諷的,鑒於這一點,杜榆和她的友情是一直在的。
“你娘沒有讓你學女紅?“杜榆撿了個話題問道。
玉芬道:“咋沒有?我一看到針線就害怕,你看我這手,都紮了好多個針眼了,我這次是偷偷溜出來的,你別告訴別人啊。”
杜榆聽了好笑,不過也趕緊點頭,玉芬看著杜榆坐在槐樹下面,手裏拿了一個竹竿子,是要趕鳥雀的。
“你啥時候學的字,我咋不知道啊。”玉芬問道。
杜榆說道:“我爹和哥哥都會,我就跟著學會了唄。”他們家的情況,這村裏都知道。也不用可以隱瞞。
不過,不會是上次去白馬寺的事情,被人知道了吧。這事兒他們沒有對外面說,反正他們全家上下就都不是那種大嘴巴的人。私底下賺了錢就成了,何必弄得大家都知道?而且她一個女孩子,被人說道也不怎麽好的。
俗話說,人怕出名豬怕壯,她可不想當那出名的人。
玉芬心裏是羨慕加嫉妒,雖然她爹是裏正,家裏比別人家都有錢,可是她還是大字不識一個呢。
他們家除了他哥哥認幾個字以外,他爹也認得幾個字,其他的都是大字不識一個。
玉芬覺得自己啥都比杜榆強,可是現在她不識字,就比杜榆不強了。
就這樣,玉芬也只是心裏酸了酸,也沒有說,要跟著杜榆學認字,畢竟從小的教育是,女子無才便是德。讀書識字不是她們丫頭該做的事兒。
可是聽到杜榆承認她會識字,玉芬心裏還是忍不住嫉妒了。
總覺得現在自己低人一等了!杜榆一看玉芬的表情,就知道她在想啥,這個小姑娘啊,就是太要強,見不得別人比她好,自己要是讓她跟著學,她肯定覺得自己小瞧了她了,所以杜榆才不會那麽不討人好呢。
讓這小姑娘自己去自我調節吧。這小姑娘很快從打擊中恢覆過來,笑著對杜榆說道:“我們家中秋的時候,有西瓜能吃,沙瓤的,特別甜,我爹說今年雨水少,所以才會那樣的。”
意思是說,我家有西瓜,你家沒有,你羨慕吧。
杜榆為了讓這小姑娘的虛榮心得到滿足,就很誇張的說道:“你們這個時候還有西瓜,真是了不起!”
“那是!還是我爹從秦員外家裏得來的呢,秦員外知道不?就是你們家杜柳在的那個員外家裏,他家可有錢呢,屋子又大又寬敞,還到處都是好看的花,還有亭子,還有橋,還有那種紅色的魚,人家一間屋子裏的櫃子比我們的房屋還要大,秦家的主人都穿的特別好,都是綾羅綢緞,頭上帶的都是金子做的首飾,還有手上,帶了好幾個金戒指,亮的閃眼睛。
吃的東西也好,他們還吃那種紅色的米,說叫啥胭脂米,特別好吃。還有點心和糕點,我從來都沒有吃過。”
玉芬一個勁兒的描述在秦家的見聞,好像那裏是天堂一樣。
“你還去過秦員外家裏?”杜榆問道,這個話題玉芬肯定喜歡。
果然玉芬就接著很興奮的說道:“當然去過!你不知道吧,咱們村裏的水車,就是秦員外家出的錢做的呢,我爹就進去跟秦員外道謝,然後說咱們村裏收成好了,我就跟著我爹去了,到那裏,我都不敢隨便亂動,不過大家見到我都很喜歡我。說我長得好看呢。”玉芬不忘自戀。
“就是他們家好奇怪,有人還叫姨娘,我們叫娘都叫娘,他們竟然叫姨娘,你說奇怪不奇怪?”玉芬說道。
那個小孩兒還是那個姨娘生的呢,怎麽能叫姨娘不叫娘呢?
到底是在鄉下長大的姑娘,估計是第一次進那種大戶人家,所以不懂這裏面的規矩,杜榆好心為她解釋,“只要不是正房太太生的,都得叫生母為姨娘!”
玉芬忙道:“那得多吃虧啊,一輩子郁悶死了,你怎麽就知道?”
杜榆道:“書上都有講的,大戶人家,所有的孩子都得叫正房為娘,別人只能叫姨娘。不然就是壞了規矩,是要被罰的。”
“嘖嘖,這樣你一說,這大戶人家也沒有啥好的。”親生的不叫娘,這有什麽好的?要是有人不讓自己叫自己的娘為娘,她肯定不幹。她非得鬧翻天不成!
玉芬回去就把這個事兒告訴了她娘,玉芬娘就說道:“你個小孩子家家的,知道這個幹啥?你才多大?懂個啥?”
玉芬道:“我去杜榆那裏,上次從秦員外那邊聽了,覺得奇怪唄,就跟杜榆說了。”
“你是說,是杜榆告訴你的?”玉芬娘問道。
玉芬點頭,“她說她從書上看到的。娘,是不是真的啊。”
☆、48 喜事兒
“真的假的,和你有啥關系?小孩子別聽這亂七八糟的。以後這樣的事兒,也別逮著人就問。”玉芬娘覺得杜榆這小丫頭懂得也太多了吧,就說小姑娘不能讀書,不然這知道的多了,心就安定不下來。
“那就是這事兒是真的咯!這也太奇怪了,怎麽就不能叫娘了呢,不是她生的嗎?”玉芬糾結了。
玉芬娘責怪道:“天天這腦袋裏都想的啥,這和你有啥關系?去去去,趕緊給我把針線拿起來。”覺得自家閨女就是閑的,才想東想西。真是的,這關她啥事兒啊。就去了一趟秦家,這就奇怪了起來。
玉芬嘟起了嘴,她真是討厭針線活兒!
八月十五,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,當然,如果你都已經有了兒媳婦了,那就可以不用了,下一輩的兒孫們自己走自己的。
難得杜家把地裏的糧食都收起來了,這也不擔心糧食不夠吃了。
村裏有些人家是以前就沒有準備糧食,然後借,這到了收獲的季節,除了要還糧食,還得交租子(有些人田不夠,就得朝地主家裏租地),這一來二去的,手頭上還剩下三瓜兩棗的。日子就過不下去了。
直到二丫跑過來對杜榆說,杜榆才知道荷花的奶奶把荷花給賣給人牙子了。
二丫氣憤的說道:“我看那老妖婆不把自己的孫女給賣光了,她就不消停!”
這老婆子真的太可恨了,幾個孫女她是一個一個的賣,如今連荷花也給賣了,前面荷花的兩個姐姐,一個被她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,還有一個是年初的時候賣的,這到了年下,她又賣了,剩下還有一個最小的孫女,估計也逃不出被賣的命運。
也就是她小孫子不會被賣,因為那是要給他們家傳宗接代的。
這個時候的女孩子,就那麽的不值錢?
想著荷花以前經常跟杜榆去挖野菜,荷花還透露了,自己想去當丫鬟的想法,杜榆無比慶幸自己是生在杜家。
試想,如果自己的奶奶是那荷花奶奶,她能反抗嗎?就那小身板,也反抗不了,被毒打一頓不說,到頭來,還是要被賣出去,完全沒有人權。
或許荷花被賣出去,比在這邊生活的要好一些,在這裏,荷花天天都要挨打,還吃不飽,穿的也不暖和,也許,在外面,她至少是能吃飽的,因為能買的起人的人家,至少不會在吃食上還不能溫飽。
只能這樣想了,杜榆自己也沒有本事來解救荷花,她統共身上沒有一文錢,好不容易賺了一回錢,都是在奶奶的腰包裏呢,她要是敢去跟荷花奶奶說,你不能把荷花給賣了,估計人家眼都不掃你一下的。
何況,自家和荷花奶奶還有矛盾的。她只能從心裏祝願荷花在外面要比在家裏過的好。
大姑母和大姑父帶著孩子們都來了,中秋節,大姑父那邊的活兒也手工了,主家也要過節。
二姑母也趕著過來了,手裏也是帶了幾斤月餅。
杜榆他們見到了兩個姑母和姑父,就要趕著去胡家棚了,齊氏已經發話了,今年讓兩個兒媳婦都去娘家過中秋節了。
不能老是把大兒媳留下來,人家也是有娘家的人,何況人家娘家對他們杜家不錯。
老三媳婦呢,也是因為還是第一年,又老三才受傷好了,也是讓他岳父岳母看看的。
齊氏心裏還是有些活泛了,今年下半年的田稅沒有交,他們的糧食現在有多餘的,看著老四還是光棍,她就想著要給老四說個媳婦了。
算一算,她家裏還算是富餘的,今年大家都不好過,這個時候說親,對方的條件就會降低,那麽她手裏的東西說不定還給的起。
這也不是說,她就要給自己的四兒子找個勉勉強強的,當然要找個不錯的。齊氏有些撿漏的心理。
有的人家閨女好,可是家裏條件不怎麽好,到時候為了省一個口糧,就要把女兒給許配出去了,她不是省了很多了?
主要是能幹活兒,脾氣不能太沖,像劉氏那樣的堅決不要,再說又不是大兒媳婦,要個那麽厲害的幹啥?
所以齊氏對兩個兒媳婦都有交代,讓他們回娘家的時候,都打聽打聽,要是有符合條件的,就可以去說說了。
杜蘭卻有些不看好,“家裏條件差的,以後有個啥事兒,都要四弟去張羅,這也不怎麽好的。”
齊氏道:“世上有的是不把閨女當成一回事兒的,只想著從閨女這邊沾光的,但是也有很多是正常的,咱們家裏的條件還不錯,讓他家的閨女嫁過來,比在娘家過的好,我相信還是很多人樂意的。至於那些想打秋風的人家,我自然是不同意的,這不都要打聽嗎?”
娶一個兒媳婦,不光是要娶這個姑娘,她家是個事兒多的,是惹禍的人家,還有兄弟姐妹品行不好,齊氏也不會樂意啊。
杜梅說道:“娘你這樣說,我倒是有個人選,我們鐵牛的二嬸,家裏不是有個姑娘嗎?她年紀和有德差不多,就是家裏窮一點兒。今年收成也不好,想要把姑娘嫁出去呢,也好少一個人的口糧,只是今年大家都是一個樣,都不好過,誰家也沒有那個閑心來說親。”
齊氏聽了點頭,說道:“這個聽起來不錯,只是那姑娘的品性咋樣?別是個惹事兒精吧。”這樣的人,他們可要不起。
多養一個人,齊氏算了算,還是養的起的,但是要真來個惹事兒精,她可不樂意。
今年要不是全家都齊心協力,這難關都過不去了。
杜梅道:“人倒是不錯,只是長得一般。有點黑。”
“這相貌啥的,都是不打緊的,只要不是歪鼻子斜眼的,都好說。”不過齊氏還是想給兒子找個好一點的,面目清秀啥的,這點也得有吧。
反正這事兒不急,多打聽打聽,總有好的。
杜有忠帶著老婆和孩子一起去了岳母家,手裏拎著兩斤的月餅,還有兩斤紅糖,到了胡家,胡家早就在早上殺了一只大公雞,如今正燉著呢。
這長了好幾年的公雞,肉不好燉,但是燉好了,吃起來,那就特別的香,絕對的散養的柴雞!
胡大舅家裏同樣種田也不多,村裏的牲口今年大家養的少了,胡大舅還有鎮上的生意,特別是那些有錢的人家,喜歡養馬,養馬自然也有生病的,胡大舅的口碑也好,請他去看病的也就很多。
一次看好了,銀錢也不是問題。所以別小看了獸醫這個活兒,還是很能養家糊口的。
在這大旱之年,他們沒有被影響到,杜榆有時候,覺得姥爺家的這麽祖傳的手藝真的是太管用了,而且還惠及到自己家裏。
如果不是自家舅舅家條件不錯,時不時的送些東西,估計奶奶的態度沒有那麽好。
也不說奶奶是趨炎附勢的人,世人不都是這樣?
一個能時常給你家送東西,一個經常來你家打秋風,看見啥都想拿走,是個人都知道該喜歡誰了。
只是如今呢,大表哥胡鑫可是要讀書的,學問不錯,這要讓他學獸醫,那是不可能的,難道這門手藝就要失傳了?很是可惜啊。
正可惜著大表哥,大表哥就已經溫和的笑容了,說心裏話,杜榆的大表哥,一看就是讀書人的樣子,文質彬彬的。想著姥爺家裏好幾代都沒有出個讀書人,怎麽到了大表哥這一代,大舅就讓大表哥讀起書來了呢?
不會是受了他們家的影響吧。但是他們家的影響也都是不怎麽好的影響,畢竟她爺爺是個讀了幾十年書,啥啥都不成的人,他爹現在又回歸了種田。雖然現在又有要拾起來的架勢,可惜有個打壓他們的女長輩,杜榆覺得難啊。
不過他們這次回來,也有個大喜事兒,原來杜榆的舅母季氏又懷上了。
杜榆的姥娘迫不及待的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閨女,實在是因為他們家好幾代都是單傳了,就這小一輩的,也只有胡鑫一個人,季氏能再次有消息,就很有可能打破這幾代單傳的趨勢。
表姐胡玲針線已經能上手了,還對杜榆保證,到時候給她做幾個好看的荷包。
胡鑫這次不單單跟大郎和二郎他們玩了,還過了來,竟然問起了杜榆的學問,這架勢是知道自己學認字了,想考考自己吧。
“哥,今天過節,你咋還要考啊,榆兒表妹又不是要考科舉的人,能認字寫字都很不錯了。”胡玲不幹了,她正和表妹說的好好的呢,自家哥哥就來攪局,真是太不好了。
胡鑫就說道:“平時讓你跟著認幾個字,你就一直躲著,讀書有什麽不好的?”
“我看見字就頭疼,更不用說寫了。那我要你拿針線,你拿得起來嗎?”胡玲找了個比喻,杜榆和大郎二郎都笑了。
想著大表哥拿針線的樣子,真是不能想啊,越想越笑。胡鑫很頭疼,自家的妹子怎麽越來越不可愛了呢?
而大人們聽到小孩子的笑聲,心情更好了。
那邊杜有忠和大舅子商量著事兒,杜有忠很多事兒在家裏不知道跟誰說,可是到了大舅子這邊,就能好好的說了。
“這麽說,你打算明年開春去考一次?”胡大舅問杜有忠。
杜有忠點頭,“如今我手頭上沒有事兒,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,再有,看見今年的田稅,我也擔心,以後不一定有這樣的好的政令了,如果我能考上秀才,以後自家就不用交田稅了,就是災年也不用怕。”
☆、49 遠見
雖然秀才免得田稅沒有舉人多,可是也差不多了。
如今朝廷是這一樣規定的,有功名的人家,也不是全部免了田稅,也是為了避免有人把田都掛在有功名的人家下面,讓很多人都免了田稅,國家就吃虧了。
比如,一戶人家家裏,中了一個秀才,就能免了五十畝地的田稅,而中了舉人呢,就能免二百畝的田稅,中了進士,那就是五百畝了!因為進士不好中,所以這免稅的也就多很多。
所以杜有忠考慮的是自己中秀才,家裏就可以免了五十畝的地交稅,還有各種附加好處。
比如見官不用下跪,還有子孫都會相對的得到別人高級別的對待。這都是無形的好處。
胡大舅聽了妹夫的話,就笑道:“你總算是想明白了!”當初能把妹妹嫁給杜有忠,也是看到他人有能力,且不迂腐,還有一個想法,就是這小子說不定就有那個命呢。
只是以前各種條件不允許,杜有忠下頭弟弟妹妹也多,他作為長子,當然要幫著父母養家。
“銀錢的事兒,你不用擔心,我這裏有,足夠你去考一次了,至於那保舉的人,我也認識好幾個,到時候給你引薦。”胡大舅說道。
杜有忠道:“這幾年在鎮上,也都還有些人脈,保舉的人我這裏也有,就是銀錢方面,我先借一借,以後一定奉還。”
他在鎮上也沒有白忙活,晚上沒有事兒,也是讀書的,可以說,這都沒有耽誤功夫。
而且在鎮上住著,用燈油也沒有人限制他,同樣,可以躲過了自家娘的嘮叨,反而比在家裏看書要強很多。
就算是身上的差事沒有去,他也得等時機成熟了,去考一次的。不過那時候他的打算是等幾個弟弟都成親了,他身上的擔子就輕了,那時候再去考也不遲。
只是碰上了店鋪轉讓,他也就順勢而為了。
如今他在家裏的作用反而沒有以前大了,就是去考一次,也不會影響太大。
“說的啥話?我還怕你不還?你好,就是我妹子和外甥們好,你記得以後一直這樣對他們就成了,我呢,有個秀才的妹夫,我說出去也有面子呢。”胡大舅開玩笑,“不過,就算是考不上也不打緊,反正你以後也不遺憾了!”
胡大舅還是很了解自己的妹夫的,這要是不試一次,他心裏一輩子都會遺憾的。
與其這樣,還不如就痛痛快快的去考一次,到時候成與不成,這心裏就痛快了。
不試,就永遠沒有機會,試了,還有一半的機會。
因為這考秀才,可不是隨便啥人都能考的,得要至少兩個秀才給保舉,才能報上名,胡大舅聽妹夫這都找好了,就知道這事兒妹夫不是想著一天兩天了。
又知道他這麽多年都沒有丟下書本,還能兼顧養家,胡大舅對這個妹夫還真是佩服起來。要是他,可就做不到堅持下來了,尤其是讀書。
想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